陇川县:体教融合“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25-03-22 01:51:26| 浏览次数:
原标题:体教融合“开花结果”陇川县推动全县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小记
近年来,陇川县以推进体教融合为抓手,助力“五育并举”落地落实,推动全县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陇川县统筹校内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足球场及配套设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篮球场、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建设。
有序推进校外体育场馆设施免费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内建成的242块体育场地设施,节假日均向社会开放。
目前,全县有体育场地面积25.23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7.1平方米。其中,有校园足球场37块,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1至2块标准足球场的目标。
结合实际建立校内外体育联赛体系。先后举办了10届中小学生篮球赛和校园足球联赛,每年举办1次陇川县足球、排球、篮球、啦啦操校际联赛,每年举办的“安踏杯”三人篮球赛、篮球联赛,“南宛杯”足球联赛、边境自行车骑行等赛事活动均设有学生组。
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大美陇川”系列体育赛事活动,来自全县小学、初中、高中的88支代表队2000名运动员参加了300场比赛。中小学以足球、篮球、排球、舞蹈、拳击、民族健身操等项目为主,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30余场次,参与学生近3万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浓厚。
建立“勤锻炼”阳光体育联赛体系,各校因地制宜开展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啦啦操等校级联赛,积极帮助每名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
结合实际,完善校内外体育资金共用机制。2019年以来,统筹体彩公益金等体育口资金150余万元,用于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和赛事承办。
整合学校教育、民族少体校和社会组织优势资源,建立少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校融合发展机制,少体校学生就读于陇川县民族小学、章凤完全中学,全面提升体育技能和文化课学习质量,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足球、藤球、举重、拳击、田径等项目运动员和种子选手。先后向省外输送运动员2名,省级运动员7名,州少体校22名,畹町少体校28名。
以落实中考体育改革方案为契机,强化各学段体育教学衔接和考核评价,初步构建了“小学培养兴趣技能、初中培养爱好习惯、高中培养特长专项”的体育育人模式。
全面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每年全员轮训初中学校体育教师,开足开齐体育课。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为100%,各级各类学校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与当地景颇族、傣族、阿昌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开发校本体育课程,推进体育教学趣味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学校结合“阳光体育”和“体育大课间”活动,“一校一品”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艺体结合”的大课间,形成了以目瑙纵歌、民族韵律操、孔雀操、拳击操、武术操等为代表的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群,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把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活动结合起来,一体化打造校园和群众体育运动特色品牌。
依托校园主阵地,挖掘傣族健身操、景颇健身操、篾弹弓、陀螺、抵棍等民族体育项目,优先在校园推广普及。再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全社会全面推广。连续四届举办校园体育与群众体育有机结合的目瑙纵歌狂欢节系列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超过10万人,擦亮民族体育品牌和旅游品牌。
立足体育场地优势,建成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一体化推进“教会、勤练、常赛”。
每年组织开展足球夏令营、冬令营集训活动,由国家职业足球运动员高雷雷选派主教练,带领全县足球教师、教练员组训实训,参训学生长期保持在30人以上,畅通足球人才培养上升通道,为校园足球发展储备人才。陇川县第二小学作为足球训练点,在训队员长期保持在50人以上。近年来,陇川县向云南、四川、浙江等省队输送足球运动员6名。(德宏州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