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力士”辈出 “举重湘军”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5-01-21 08:44:43| 浏览次数:
湘西州、永州举重令人瞩目,因为有一群扎得住根、舍得付出、慧眼选苗的基层举重教练员。
甘智悦今年已经63岁,做基层举重教练数十载,硕果累累。湘西州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龙玉玲,3破世界纪录的罗红卫,以及龙清泉都是他的弟子。
湘西州竞技体育坚持举重项目优先发展。2004年,湘西州举重人才基地成立,基地被命名为“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湖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也是国家和湖南省举重队多次备战全国和世界大赛,开展封闭式训练的重要基地。湘西州举重人才基地成立以来,向湖南省举重中心输送优秀举重后备人才30多人,输送人才质量获得湖南举重队认可。
侯志慧刚学举重时,从不偷懒,还主动给自己加量,教练李志平心疼地“劝告”她:“不能把重量加码太快!”
侯志慧因受伤等原因无法参加里约奥运会。但她没有气馁、退缩,而是不断训练、坚持,东京奥运会上,侯志慧为中国举重队取得开门红。里约奥运会上,向艳梅在抓举第三次试举中被杠铃砸到后脑勺,但她带着伤痛继续比赛,如愿夺金。
湖南省举重队总教练周均甫认为,这些运动员都来自于农村普通家庭,吃苦耐劳,有一股狠劲,爆发力强。举重靠的就是“苦”功夫、实功夫,清贫的出身也许让他们笃定了“勤能补拙”的信条,何况这些山里孩子不“拙”,本身就是很好的苗子。湘西州、永州等地方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民间体育运动长盛不衰。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孕育了相应的体育天赋。“天生有神力”,适合举重训练。
破解业余体校招生难、入学难、输送难,打通内部循环,是湖南培养出这么多世界冠军的秘诀。
郴州市桂阳县业余体校把好选好苗入口关,作为打造冠军之乡的重中之重。每年第二季度和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期间,该校教练走访各乡镇学校和到运动会现场观察遴选好苗子。
体教融合,解决全面培养人才的问题。3个市州积极探索“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反哺体育”的路径。湘西州体校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学校、单项基地教师教练“三互派”方式,让普通学校文化课教师给体校学生“加餐”,补齐体校文化教学短板。实行文化学习、训练、食宿“三集中”管理,每天业余训练3个小时,每年训练天数在300天以上。
桂阳县通过体教融合,培养运动和文化“双高”的学生运动员,让队员做出适合他们的选择。如果体育成绩更好,可以选择职业体育之路;如果学习成绩更好,可以选择到高校深造。体教结合畅通输送,湘西州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每年都有优秀运动员通过高考,圆自己大学梦,向成都体院、武汉体院等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举重运动员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