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5清明节前
发布时间:2025-05-01 11:19:42| 浏览次数:
大家好,在2025年清明节到来前,本人怀着瞻仰革命先烈,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前行精神,让我暂做讲解,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的包头。
八月,马占山挺进军进驻绥远、委其副师长王照坤为包、萨警备司令,驻包防守...
十月十六日晚、包头商会召集绅商,公推刘澍为首,以维持地方秩序为名....组成一支十多人的队伍,手执白旗、出城迎接日本侵略者进城。
十月十七日晨8时许,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军矶谷师团和小岛、岩田的两个机械化联队,带有坦克、卡车、装甲车、摩托车等机械辎重车辆四百多辆侵占包头。
包头自1937年开始陷入日本侵略者残酷无情的统治之下。侵华日军无恶不作,不仅大肆掠夺矿产资源外,滥杀贫民百姓也成为了这帮禽兽的家常便饭,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但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此后国民党军队,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先后在包头境内对日寇开展了大小数次战斗,其中大部分战斗凭借国人不屈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以及过硬的战斗经验歼灭敌人,取得宝贵胜利,这些都是用无数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
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后人为了不忘革命前辈们奋勇抗敌的壮举,先后在将多处已被发现的抗日遗址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时刻警醒国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在这其中有一处位于包头市固阳县红油杆子村的抗日遗址,长期受到特别关注。
1938年春,傅作义指挥所部及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归复绥远,牵制日军南下,配合徐州会战,保卫国际交通要线日夜,马占山和所部骑兵第六师师长刘桂五率东北挺进军司令部特务营300余人进驻红油杆子和陈五元壕村休整。因内奸出卖,22日上午9时许,400多名日军乘30多辆汽车和装甲车包围袭击红油杆子。刘桂五中炮身负重伤,毅然自戕,壮烈牺牲。1938年5月,国民政府追赠刘桂五为陆军中将。2014年,刘桂五将军被列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遗址包括马占山驻地红油杆子村李万红家院、刘桂五将军驻地和殉国处、南梁和北梁土庙岗哨址、土窑战斗地、村南水井、抗日阵亡将士墓地等。
我在行走革命遗址行程中,环顾四周抗日遗址几乎都分布在村庄南侧,大体呈一条线排列,便打算从西往东开始进行走访,此时一位蹲坐在自家院子的大哥一直看着我,于是我便走进他院子与他谈到关于这处抗日遗址的一些历史,这位大哥得知我来意后,很热情给我当起了导游,带我详细参观村里现存的一些遗址。在大哥一路的带领和讲解下,我受益颇多,包括一些看见的遗存和已经消失的,大哥把他知道的都和我讲了一遍。但仅从文保石碑碑文和大哥所说的这些零星历史片段来说,我认为对于发生在这里那场抗日战斗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关键在于东北挺进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固阳境内呢?按理这两者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为了真正的去弄懂曾在这里发生的这场战斗真正的来龙去脉,后来我回去后专门查阅了一些地方史料书籍,找到了不少叙述这场战斗的事迹。
想要了解发生在过去这里的那场战斗史,要先知道两位著名的抗日将领。其中一位是马占山总司令,另一位则是刘桂五将军。
【马占山,字秀芳,生于吉林怀德。东北江桥抗日名将,1937年8月率东北挺进军进驻包头。日军侵占包头前,挺进军撤离包头城,在萨县、固阳一带与日伪军作战。】
【刘桂五生于辽宁省朝阳。于1924年参加东北军,历任排长、连长、团长。1936年“西安事变”中刘桂五是领导成员之一,后为骑兵第六师少将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出任当时黑龙江政府代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省副司令,率军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1936年,马占山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占山赶赴南京主动向蒋介石请命抗日,当时北任命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办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东北挺进军由当时东北骑兵第二师大第六师(师长就是刘桂五)、伪满反正之教导步兵第五团官兵编成军部特务营,还有国民党各部队派来的爱国青年军官,失役军政人员和爱国青年所组成。1937年8月21日,在山西大同正式成立东北挺进军。
1938年4月22日,日军板仓混合部队上千人,乘坐百辆汽车追击东北挺进军,由于有汉奸给鬼子们做向导,且熟悉这里的地形地物,所以避开了岗哨从河槽猛冲进村。此时东北挺进军指挥部在岗哨发现敌情鸣枪阻击时,已经来不及布防,很快被敌人包围再红油杆子村。挺进军做出快速应判,决定把战马拉入棚圈,据守在村南制高点,准备向敌人反击。党战斗到午后,东北挺进军分两路撤退(一路向小西营子,一路向五份子)。而坚守在村东王天良院的骑兵第六师师长刘桂五和18名战士被敌人包围,英勇到将士固守在土窑奋力决战。刘桂五在敌机轰炸炮火压制下浴血奋战,在身负重伤情况下仍以手枪击毙日军数十人,致使敌军几次冲锋均未得逞,但不幸的是由于敌军炮火不断的猛烈攻击,刘桂五将军壮烈殉国,师参王葆琛被俘。战斗结束后,村民在村西滩挖一大坑,将牺牲纪的32名烈士尸体埋葬。由于日军在红油杆子村遭受重大伤亡,在4月24日又派20余人返回红油杆子村,强令十余名村民将坑土重新挖开,并将烈士尸体挖出。在随后用水洗掉烈士脸上血迹过程中,敌人认出刘桂五将军后居然强行逼迫村民用用铡草刀将首级铡下,并装入麻袋裹着带走,后村民重新将烈士尸体掩埋。
日军撤走后,马占山派便衣队把刘桂五的遗体运往五原。之后刘桂五将军的堂侄和几位东北挺进军士兵将刘桂五将军的尸体运至西安后安葬。而现在刘桂五将军的头颅据说依然远在日本。
根据当时村中相关目睹这场战斗的村民谈论关于东北挺进军在这场战斗中吃亏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大部队长途跋涉从那察哈尔转战到此,人困马乏,外加宿营地点考虑欠周,因为红油杆子村是个开阔之地,这点对于骑兵来说是致命打击,当遇到敌人机械化部队时必将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是警戒放哨疏忽,没有注意村边河槽地形,导致敌人趁虚而入,哨兵没有及时发现敌情,导致敌方汽车冲进村中形成包围态势。第三是在战斗当中,马匹隐避不佳,不少马匹在炮火乱枪当中绝僵跑走,严重影像了士气。
1938年6月的西安革命公墓召开了追悼会,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怀缅联写“贵军自西向东,我军由南向北,正期回合进攻,遽报沉星丧战友;王国虽生何乐,殉国虽死犹荣,伫收失地奠忠魂。”国民党政府同时追授刘桂五为中将。
1942年,马占山在榆林县哈拉寨修建忠烈祠,并在忠烈祠碑文中写道“师长刘桂五殉国,即今日端然列祀者也。....”
196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刘桂五为抗日烈士。刘桂五将军是抗日期间在内蒙古地区殉难的级别最高的国民党将领。
2013年修建陵园,有刘桂五将军的衣冠冢,碑文写“刘桂五之墓”。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刘桂五列入民政部公布的300命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众名录。
时光流逝,从这场战斗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90年,有很多关于这场保家卫国的抗日战斗所留下片段细节和战场遗址早已消失在这看似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但消失不掉是百姓对抗日先烈们的无比怀念和深切缅怀,挥之不去的则是对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大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恶而痛恨。所以在现在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吾辈自强、振兴中华。最后,向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们致敬。
注:包头市固阳县境内有两处名为红油杆的地方,笔者后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
1、固阳县东公此老乡红油杆:红油杆”系蒙语,亦作“乌兰德布斯格”,“乌兰”意为红色,“德布斯格”意为台地。以本地土色及地形得名。清光绪32年建村,地处丘陵,以农为主。
2、马占山部红油杆子村抗日战斗始末;东北挺进军绥西八年抗战概述.《包头史研究》续集.张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