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举重杆生产加工用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15 17:36:49| 浏览次数:
本发明涉及举重杆及其延伸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举重杆生产加工用校直装置。
举重杆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器材,其通常采用经过螺纹处理的弹簧钢制成,在举重杆的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其使用效果以及安全性,常需对其进行校直检测,目前常见的校直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工作人员不断调节检测组件在举重杆上的位置,导致操作较为不便,且人工调节的方式易出现测量偏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举重杆生产加工用校直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举重杆生产加工用校直装置。
一种举重杆生产加工用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举重杆本体,所述工作台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以及支撑杆,所述固定板上通过转杆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与举重杆本体相配合的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杆以及固定板之间设有与举重杆本体相配合支撑机构,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移动杆,且移动杆上安装有与举重杆本体相配合的校直机构,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同步机构,且同步机构与转杆以及移动杆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安装机构由转槽、多个移动槽、多个压簧以及多个夹块组成,所述转槽开设在转盘上,且转槽与举重杆本体相配合,多个所述移动槽均开设在转槽的侧壁上,多个所述夹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移动槽上,多个所述压簧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移动槽与夹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夹块靠近转槽端口的一侧为斜角设计,所述夹块远离移动槽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保护层。
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由固定块一、固定块二、连接杆、两个支撑环、两个升降槽、两个升降块以及两个顶升弹簧组成,所述固定块一固定安装在支撑杆上,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块二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上,两个所述升降槽分别开设在固定块一、固定块二上,两个所述升降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升降槽上,两个所述顶升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升降块与两个升降槽之间,两个所述支撑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升降块上。
进一步,所述校直机构由安装块、托环、测试杆、测试槽、支撑弹簧、两个测试块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所述测试槽开设在移动杆上,所述测试杆滑动连接在测试槽上,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在测试杆上端,所述托环固定安装在安装块上端,所述支撑弹簧安装在测试槽与测试杆之间,两个所述测试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测试杆的左右两端,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为两组分别两两对称固定安装在测试槽的左右侧壁上,且每组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对应的测试块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同步机构由滑块、滑槽、带传动结构、螺杆、圆盘一、圆盘二、啮合齿圈、啮合齿环以及扭力弹簧组成,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移动杆下端,所述滑槽开设在工作台上,且滑槽与滑块相配合,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且螺杆延伸至滑槽内的一端与滑块螺纹连接;
所述圆盘一通过圆杆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所述圆盘二固定安装在螺杆位于工作台外的一端,所述带传动结构安装在圆杆与转杆之间,所述扭力弹簧安装在圆盘二与工作台之间,所述啮合齿圈固定安装在圆盘二上,所述啮合齿环固定安装在圆盘一上,且啮合齿环与啮合齿圈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啮合齿环的周长大于啮合齿圈的周长,且啮合齿环上的齿数大于啮合齿圈上的齿数,所述啮合齿环上的齿间距等于啮合齿圈上的齿间距。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卸料台,且两个卸料台上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
进一步,所述工作台的前后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且每两个位置相对应的安装板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辊,每两个位置相对应的所述驱动辊之间均安装有输送带,且两个输送带分别与两个卸料台位置相对应。
1:可在带动举重杆转动的过程中,同时使得校直机构相对举重杆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可自动完成对举重杆整体的校直检测操作,整体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也可避免人工操作造成测试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
2:可确保举重杆在该装置上的固定效果,使得检测操作可顺利进行,同时可保持其转动时的稳定性,避免造成检测结果误差的问题。
3:检测完成后的举重杆可分为两种分别从该装置两侧运走,无需人工对检测后的举重杆进行搬运,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在举重杆转动的过程中,自动使得校直机构相对举重杆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可完成对举重杆整体的校直检测操作,整体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也可避免人工操作造成测试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
图中:1工作台、2固定板、3转杆、4举重杆本体、5转盘、6转槽、7移动槽、8压簧、9夹块、10支撑杆、11固定块一、12支撑环、13固定块二、14连接杆、15升降槽、16升降块、17顶升弹簧、18移动杆、19安装块、20托环、21测试杆、22测试槽、23支撑弹簧、24测试块、25压力传感器、26滑块、27滑槽、28带传动结构、29圆盘一、30圆盘二、31啮合齿圈、32啮合齿环、33卸料台、34挡板、35安装板、36驱动辊、37输送带、38螺杆。
参照图2,一种举重杆生产加工用校直装置,包括工作台1以及举重杆本体4,工作台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以及支撑杆10,固定板2上通过转杆3转动连接有转盘5,转盘5上设有与举重杆本体4相配合的安装机构,通过转盘5与安装机构的设计,可将举重杆本体4安装在该装置上进行校直检测操作。
支撑杆10以及固定板2之间设有与举重杆本体4相配合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设计,用于对举重杆本体4远离转盘5的另一端进行有效支撑,确保其在该装置上进行校直检测时保持稳定转动。
工作台1上安装有移动杆18,且移动杆18上安装有与举重杆本体4相配合的校直机构,校直机构的设计,用于对安装在该装置上的举重杆本体4进行校直检测操作。
工作台1上安装有同步机构,且同步机构与转杆3以及移动杆18相配合,同步机构的设计,其意义在于使得转盘5带动举重杆本体4转动的同时可使得移动杆18相对举重杆本体4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可自动对举重杆本体4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校直检测,无需人工调节校直机构的所处位置,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也可避免人工操作造成测试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一举两得。
参照图1,工作台1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卸料台33,且两个卸料台33上靠近固定板2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34,当完成对举重杆本体4的校直检测后,从安装机构与支撑机构之间将其取下,随后根据校直结果将举重杆本体4分为两类,从对应的卸料台33上将其移走(具体可将校直结果偏差在合格范围内的举重杆本体4从左侧的卸料台33排出,将不合格的举重杆本体4从右侧的卸料台33排出),挡板34的设计,可避免举重杆本体4从卸料台33边缘滚落。
工作台1的前后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35,且每两个位置相对应的安装板35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两个驱动辊36,每两个位置相对应的驱动辊36之间均安装有输送带37,且两个输送带37分别与两个卸料台33位置相对应,当举重杆本体4从卸料台33上落下后,其会移动至对应的输送带37上,随后通过输送带37将其运送至下一工序装置处。
参照图3,同步机构由滑块26、滑槽27、带传动结构28、螺杆38、圆盘一29、圆盘二30、啮合齿圈31、啮合齿环32以及扭力弹簧组成。
滑块26固定安装在移动杆18下端,滑槽27开设在工作台1上,且滑槽27与滑块26相配合,螺杆38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且螺杆38延伸至滑槽27内的一端与滑块26螺纹连接,当螺杆38正转时,可通过其与滑块26的连接作用带动移动杆18在工作台1上向右移动,从而带动其上的校直机构向右移动,使其对举重杆本体4上的不同位置进行校直检测操作,反之,当螺杆38反转时,可使得移动杆18实现复位,并在此过程中使得校直装置再次完成对举重杆本体4的检测操作,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圆盘一29通过圆杆转动连接在工作台1上,圆盘二30固定安装在螺杆38位于工作台1外的一端,带传动结构28安装在圆杆与转杆3之间,扭力弹簧安装在圆盘二30与工作台1之间,啮合齿圈31固定安装在圆盘二30上,啮合齿环32固定安装在圆盘一29上,且啮合齿环32与啮合齿圈31相啮合,当转杆3带动转盘5转动时,可使得举重杆本体4转动,此时通过带传动结构28的设计,可使圆杆同时带动圆盘一29转动,随后通过圆盘一29上啮合齿环32与圆盘二30上啮合齿圈31的配合,可使圆盘二30同时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螺杆38开始转动,当圆盘一29转动一定角度后,其上的啮合齿环32会与啮合齿圈31分离,此时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可使圆盘二30复位,从而带动螺杆38反向转动,整体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校直检测效果较好。
啮合齿环32的周长大于啮合齿圈31的周长,且啮合齿环32上的齿数大于啮合齿圈31上的齿数,啮合齿环32上的齿间距等于啮合齿圈31上的齿间距,此处周长、齿数以及齿间距设计的好处在于,可在啮合齿环32对啮合齿圈31进行传动时,使得圆盘一29在转动较少角度的情况下,可使圆盘二30转动较多周数,从而可确保移动杆18可在工作台1上移动足够的距离。
参照图4,安装机构由转槽6、多个移动槽7、多个压簧8以及多个夹块9组成,转槽6开设在转盘5上,且转槽6与举重杆本体4相配合,多个移动槽7均开设在转槽6的侧壁上,多个夹块9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移动槽7上,多个压簧8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移动槽7与夹块9之间,通过多个压簧8的弹力作用,可使多个夹块9对位于转槽6中的举重杆本体4部分进行夹持,从而可保持举重杆本体4在转盘5上的固定效果。
夹块9靠近转槽6端口的一侧为斜角设计,此处的形状设计目的在于,可使举重杆本体4在与转盘5连接时,更好的进入转槽6中,夹块9远离移动槽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橡胶保护层,橡胶保护层的设计,在于对举重杆本体4与夹块9的接触部分进行保护。
参照图5,校直机构由安装块19、托环20、测试杆21、测试槽22、支撑弹簧23、两个测试块24以及多个压力传感器25组成。
测试槽22开设在移动杆18上,测试杆21滑动连接在测试槽22上,安装块19固定安装在测试杆21上端,托环20固定安装在安装块19上端,支撑弹簧23安装在测试槽22与测试杆21之间,两个测试块24分别固定安装在测试杆21的左右两端,多个压力传感器25分为两组分别两两对称固定安装在测试槽22的左右侧壁上,且每组压力传感器25分别与对应的测试块24相配合,支撑弹簧23对测试杆21施加保持稳定的力,即使托环20上侧壁正好与举重杆本体4的下表面相贴,因此当举重杆本体4的水平度出现变化时,其对托环20施加的力会发生变化,使得测试杆21对支撑弹簧23施加的力出现变化,此时测试块24在测试槽22中的位置由于测试杆21平衡状态的改变会出现上下移动,进而可改变其对压力传感器25施加的压力大小,从而通过压力变化完成对举重杆本体4的检测操作,此时检测方式灵敏度较高,准确度也相对较高。
参照图3以及图6,支撑机构由固定块一11、固定块二13、连接杆14、两个支撑环12、两个升降槽15、两个升降块16以及两个顶升弹簧17组成。
固定块一11固定安装在支撑杆10上,连接杆14固定安装在固定板2上,固定块二13固定安装在连接杆14上,两个升降槽15分别开设在固定块一11、固定块二13上,两个升降块16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升降槽15上,两个顶升弹簧17分别安装在两个升降块16与两个升降槽15之间,两个支撑环12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升降块16上,通过两个支撑环12的配合,可对举重杆本体4远离转盘5的一端进行有效夹持支撑,从而确保其随转盘5转动时保持稳定,并且两个支撑环12靠近举重杆本体4的一端表面均为弧形光滑设置,此时设计的好处在于,可降低支撑环12对举重杆本体4施加的摩擦力大小,从而避免对其转动造成阻碍。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高分子成型加工新技术及模具(包括外场对材料物理属性的影响机制、特种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复合成型技术及模具装备、模具CAD/CAE等) 2. 高分子基生化分析材料(包括生物分析专用试剂盒、高分子型试剂保护助剂等) 3. 药检分析仪器及耗材 4. 功能塑料与功能包装材料
1.食品科学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2. 鲜切果蔬加工 3. 功能活性酚类物质加工稳定性及其留存规律 4. 超声波声化效应研究
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开发 2.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3.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