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训练时是否该使用举重皮带等工具
发布时间:2025-04-10 13:26:20| 浏览次数:
这一优势通常来源于能够为人类増力的辅助工具。増力被定义为“旨在增强身体机能、耐力或恢复能力”。对力量举重运动员和奥运举重运动员来说,这些増力工具通常是举重鞋、举重皮带、拉力带等等。但团体项目运动员是否也要使用这类辅助工具呢?这类辅助工具试图代替动力链中薄弱的环节,所以问题就是,我们是否需要加强薄弱环节,还是在提高运动表现时可以跳过这些环节?让我们来看看最常见的几种増力辅助工具,同时试图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举重皮带的设计模仿的是在蹲举、硬拉或奥运举重的各种动作变化过程中核心肌群的作用。人体本身有一个内置的“举重皮带”,即由腹横肌和多裂肌组成的核心肌群。虽然这些肌肉工作效率很高,但并没有举重腰带那么强壮。蹲举和硬拉动作会受到下背部力量的限制(抓握在硬拉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下背部往往是动力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如果运动员蹲举失败,不一定是因为腿部不够强壮才举不起重量。通常是因为他们的核心力量不足以支撑所举的重量。
举重皮带起到了核心肌群的作用,运动员使用可以克服薄弱环节,转而训练腿部,使腿部更强壮。理论上来说,这种想法很好,但是对团体项目运动员来说,难道他们真的想要把核心力量从整体运动实力中剔出去吗?若你将稳定核心力量从整个动作中排除,继续增强腿部力量,那么核心肌群和腿部力量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同样地,如果你常常戴着举重皮带训练,腹横肌和多裂肌的力量和能力会严重受损。
谈到这个话题时,我总是会说“不要从独木舟中放大炮”。把你的身体看作一艘船。核心肌群是真正的船,而力量强劲的下肢则是大炮。在所有运动中,力量都是通过核心肌群从下肢传到上半身的。当你戴着举重皮带训练时,就是在加强大炮的火力,但是你也是在一艘更加脆弱无力的船(独木舟)上出卖你的军舰。因为如果从独木舟上放炮会让让船沉掉。独木舟根本支撑不住大炮的后坐力。
你的身体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的身体很强壮但是核心肌群却支撑不住,就会大大增加受伤的可能性。这对团队运动员来说很重要,因为上赛场时是不可以戴举重皮带的。力量举重运动员可以在比赛时戴皮带,但是足球运动员就不可以。作为运动员,应该在提升运动能力和减少受伤之间寻求平衡。如果你在训练中只注重一个部位而忽视其他部位,那你很有可能成为替补队员,也许是因为运动能力太弱,也许是因为受伤了。对于团体项目运动员的増力辅助来说,最好的经验就是举的重量不要超过你核心力量的承受范围。
举重鞋的鞋底平坦结实,让运动员在做上举动作时有坚实的支撑,通常还有一块模仿踝关节活动的后跟垫。举重鞋可以提高运动员可承受的总量,也可以使其在蹲举上挺时更加安全。鞋子唯一的缺点就是让运动员不用训练踝关节的活动,因为后跟垫能够帮助弥补踝关节力量不够的缺点。然而,足够的踝关节活动性对于提高短跑速度、敏捷性和减少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至关重要。较好的、动态的活动性是所有运动员都该有的。话虽如此,如果有某样工具能如此直接地增强你的下蹲能力,还是值得考虑的。
上述三种辅助工具都是在举较重的重量时用于帮助运动员增大握力的。握力是很多动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抓举、挺举和硬拉的动作变化中。训练手套能增强握力,提高运动员对这些主要的耐受程度,也能减少因举重引起的老茧和水疱。
握力与关节活动性和核心肌群稳定性不太一样,因为对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不需要经常用到握力。但对于运动员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对于我的项目来说,握力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如果你的项目是足球、篮球、棒球、足球(守门员)、摔跤、网球、长曲棍球或垒球,我认为握力对你的成功有重要的作用。我在训练这类的团体项目运动员时,会专门训练握力。你可能会说,许多这类运动员通常会在运动中使用手套。我认为这跟美式足球外接员训练时戴手套是一个道理。有了手套接球更容易。学着不戴手套接球,那样等你戴上手套接球的时候就会比你一直戴着手套训练表得好。
拉力带一般在硬挺中与交替抓握结合使用,能增加可举起的重量。在这三种辅助工具中,拉力带増力
效果最好。带子在杠子上缠绕的圈数很多而且很紧,举重的时候需要的握力非常有限。我发现如果握力是你最薄弱的环节时,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往往也不够强,所以如果你非常需要拉力带提升握力,就说明核心力量非常薄弱。这一点在运动员使用拉力带进行硬拉时可以看出来。用了带子之后他们手中就能举起更重的重量,但是下背部姿态却非常不稳定。
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通常情况下,举重选手就会戴上举重皮带,那么下背部在举重的时候就“安全”了。所以这么处理的话,运动员就是在训练腿部的力量,腿部能的力量会远远大于整个身体能支撑的力量。
镁粉是这三种辅助工具中的最弱的。在锻炼过程中,大多数人会出汗。镁粉可以让运动员出汗的双手保持干燥,那样举重的时候就不会打滑。这样就能增强运动员对抓杠的控制,对于安全完成举重动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做高翻或抓举这样的复杂动作时。它并没有像带子或手套那样强大的増力效果。它只能帮助运动员举起承受范围内的重量,只是让他们抓杠抓得更牢一些。话虽如此,运动员热身时或者做全套动作时不该使用镁粉,除非是非用不可。如果你太过依赖于某种辅助工具,那么一旦不用,就可能不能安全地完成举重动作。
个人意见:把手套留给手模,把拉力带留给奥运举重选手,实在需要的时候再用镁粉
不要把护膝绑带同膝袖弄混,护膝绑带由弹性材料制成,力量举重运动员会将其绑在膝盖上,以增加下蹲时可承受的重量,减轻膝盖的压力。从理论上讲,这两种功能都很好,但有研究证明护膝绑带会改变下蹲的力学。一篇2012年发表在《肌力与体能训练研究杂志》的研究的结论为,护膝绑带会“改变后蹲动作的技巧,这样很可能会改变锻炼中想训练的目标肌肉组织,也可能会损伤膝关节的完整性。”需要用护膝绑带的人通常已经戴了举重皮带。这样就已经躲开了身体中下背部这一薄弱环节,那么膝盖是就是动力链中的第二弱的环节。对运动员来说,膝关节稳定性显然非常重要。使用护膝绑带会改变下蹲力学,对膝盖功能有潜在伤害,在我看来不推荐使用。
团队项目运动员与力量举重运动员和重量举重运动员不同,所作的力量训练都是为了补充并提高其运动表现。很多运动员只关注怎样才能千方百计举起杠铃,却没有考虑到使用的辅助工具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想成为全面发展的运动员,就要加强薄弱环节,不要逃避。要把整艘船建得更结实,而不是只加强大炮的火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